三原夕凪

战国杂物堆放间。大概一年半载偶尔会更新下。

© 三原夕凪 | Powered by LOFTER

【战国书籍感想】毛利家・小早川隆景相关〈五〉

读毕之后的流水账感想/笔记等。

本篇书目

『戦国最強の海上軍団・毛利水軍』  森本繁 ①
『豊臣水軍興亡史』  山内譲 ②
『毛利輝元:西国の儀任せ置かるの由候 』  光成準治 ②

※ 阅读注意:初心者向 / 表达障碍有 / 花痴玛丽苏有。
※ 书名后数字为不严谨的分类:①为一般向解说书,②为偏学术向考察书,③为小说。
★☆为主观满足度(受个人兴趣影响,非内容质量评价)。



『戦国最強の海上軍団・毛利水軍』森本繁/1991 ① ★★★☆☆ 19.10.10

因为上一本元就爹爹的硬核书看得很累,就挑了本预计可以轻松点的水军题材书来转换心情。

本书主角的战国末期最强海上军团毛利水军,包括了毛利家的直属水军川内警固衆、旧大内警固衆、一族水军小早川警固衆、以及因岛・来岛・能岛三岛村上水军。

书里开头先概述了毛利水军的诞生与成型,介绍上述成员的来由;接着是占据大半篇幅的主要内容,由时间顺序从严岛之战到关原之战,用现代文解说了一次史料、觉书类和军记物,重现毛利水军在各场战役中的行动,以战斗场面描述居多。对于史料上水军记录较少的合战,也通过地方传承等资料挖掘了他们的活动痕迹(当不直接参战的时候,水军的作用通常都是运输、侦察或海上封锁)。最后是两位毛利水军司令官——川内警固众提督児玉就方、小早川水军提督乃美宗胜两人及其家族的出自和战历介绍。

这本的出版年代比较久远,保留了很多旧有说法和当时还未探明的问题。但因为它题材的独特性(着眼于毛利水军),有时能看到一些其他毛利战史书里不会涉及的细节。不过比起战史和具体的战斗场面,个人其实更期待看到比如各水军团的团队编制、分工配合、作战方式等这一类系统性内容的介绍。 

↓ 此部分关键词引用自作者于后记中的总结 :
○毛利水军编成 ○严岛合战中村上水军的出兵问题 ○严岛合战至防长攻略中村上水军的作用 ○尼子合战、门司合战、对织田海战中毛利水军的活跃 ○村上水军的分裂 ○秀吉政权下毛利水军・村上水军动向 ○文禄庆长役 ○关原合战中毛利水军动向 ○村上水军的末路 ○幕藩体制下的毛利水军 

▪ 

虽然主角是毛利水军,不过没想到我看得最愉快的是没有毛利水军参战的文禄庆长之役,全篇都是李舜臣的武勇谈,看丰臣水军被李舜臣打得落花流水败战连连就感觉非常爽(主要是看“秀吉的丰臣军被打”这一点很爽)。作者认为日本方海战打得一塌糊涂的关键原因是毛利水军的缺阵。但虽然提出了此观点和展示了日本水军的花式惨败,作者并没有具体说明毛利军的参与能够如何解决败战中暴露的问题。日本方除了水军力的不足,还有秀吉最初轻视海战的战略失误,水军军团一盘散沙般的团队配合,这些似乎不是一队毛利军的加入就能挽救的。说到水军力,纵横濑户内海的毛利军当年也在木津川口被织田军吊打,在面对没见过的龟甲船和李舜臣的战术时就算是他们也未必能确保占得到上风。另外个人心里悄悄地庆幸毛利水军不用参战其实是好事,至少不用像丢掉了两个大将脑袋的来岛村上一样,为了这种无用战争白白折损精力。

▪ 

书里提到辉元在广岛筑城后,想将児玉家代代的水军基地草津归为直辖地、改建成广岛的外港,被当主児玉就英坚决拒绝,搞得辉元十分无奈。后来还是由隆景出马劝说就英,才让就英答应了移封的条件从草津离开。(想起在渡辺川上隆景传那篇里提到的隆景给児玉就英的有关广岛筑城的书状,难道谈的就是这个事情吗)

后来就英将家督传给嫡子后,因嫡子病弱児玉家逐渐家运衰退,连外征的军役都无法自力承担。隆景不忍看着显赫一时的水军提督家就此没落,向辉元请示后实施了救济措施,让就英的弟弟元昌接任了家督继续运营児玉家。(疑问:为什么是隆景看不过眼从旁协助,当自家的直属水军司令家中有难的时候辉元在干什么?)

児玉文书中留下了关于此事的记录,是隆景在庆长二年六月十二日发给安国寺恵瓊、児玉就英和元昌的书状。

我盯着这个庆长二年六月十二日觉着有种熟悉感,猛然想起,这不就是隆景的逝日吗……隆景为了児玉家的未来操心,六月十二日午后二时在书状里打点着相关事项,然后就在同一天猝死了。……好像…确实…是有这么一回事哦……(默默地翻开其他隆景书来复习)

▪ 

永禄十二年,元春和隆景正攻略北九州对阵大友军的途中,出云、山口遭到了尼子胜久和大内辉弘的突袭,元就命令两川即刻从九州全军撤退,只留下乃美宗胜、坂元祐等数百人驻守刚夺回不久的立花城。关于这件事之前看的书里通常提到先年立花城被毛利军攻陷之际,两川将大友方城兵悉数送还至豊後,大友念在那时的恩情,将此时的宗胜等人也平安放还归国了。

但原来在乃美宗胜答应归国之前,大友方的敌将立花亲续、吉弘鉴理等为了让他开城,曾经接二连三寄了写满伪情报的书状给宗胜(出处未详),意图威慑恐吓他让他自行放弃守城,一会说毛利军在撤退九州时已经覆灭了,一会又说毛利军在山口被大内辉弘击败,隆景战死、元春险些丧命逃往了安芸、元就跟辉元成了失联人士去向不明。(看着看着让人不禁就想象起另一个平行世界呢……)

最后是来自一名当年立花城开城时被宗胜护送回豊後的大友武将动以情晓以理的真诚劝说,才让宗胜在元就的批准下终于答应了退兵。



『豊臣水軍興亡史』山内譲/2016 ② ★★★★★ 19.10.10

当年新出版第一时间买了下来,结果拖到现在才看的一本。严格来说不是毛利系而是丰臣系的书,但跟毛利家姑且也有些联系。

本书从海上军事的视角分析丰臣政权,前半部分主要介绍战国期西国与东国水军的基本状况,具体详述丰臣水军两个代表势力来岛村上氏与九鬼氏的出自与经历;后半部分考察丰臣麾下船手众的编成、秀吉的国内统一战争与对外侵略战争中船手众的活跃以及文禄庆长役后船手众的解体。

山内譲先生的书我上一本看过的是『瀬戸内の海賊:村上武吉の戦い』。这位作者的风格我非常喜欢的一点是论述过程中不仅引用到很多可信史料,还会广泛对比学界的其他研究成果,讲到复杂处会把重点逐条列出,考据翔实严谨的同时语言深入浅出,十分易读。本书也同样如此。另外非常感人的是书中是有带插图的,尽管只是很简单的关系地图。因为在这之前读的几本都完全是纯文字,每次碰到一堆地名毫无概念又懒得查,到这里看到图一下子就清晰很多。

之前看的『瀬戸内の海賊』内容以能岛村上为主,这一本对与秀吉关系更密切的来岛村上讲得更多,刚好跟前著相互补充了(作者似乎还有另一本来岛专门的书)。而个人对九鬼氏和东国水军完全不熟,这部分就随意看看纯当长见识。

文禄庆长役的相关章节占据了全书三分之一,上一本的『毛利水軍』里主要看丰臣水军被李舜臣吊打,在这边则能看到秀吉的无计划战争是如何兴师动众劳民伤财搞得百姓大名鸡飞狗跳,丰臣水军是怎样一群毫无配合斗争欲过剩的乌合之众,尤其脇坂安治、九鬼嘉隆、藤堂高虎、加藤嘉明这几位大将内讧起来机关算尽的表演实在是万分精彩(咳咳)。

总而言之是冲着毛利关系去看、发现毛利关系并不多、但其他内容意外地也很吸引、总体看得比较开心的一本。

○西国与东国水军的区别及其原因 ○来岛村上 ○九鬼嘉隆 ○「鉄の船」○九州役・小田原役船团组成 ○文禄庆长役的船手众编成・造船・筑城・海战 ○丰臣船手众末路

▪ 

东西国海贼的区别:

东国的「海賊」指海上的军事集团、或海上的军事行动,通常就是受大名指挥的水军本身。几乎不带有一般意义的“贼”的含义。

西国的「海賊」指以征收海上通行费、警固费等为主要生计的海民,“贼”的含义较浓。其中实力较强的集团会作为大名直属水军的补充势力,参与到大名的军事活动中。

▪ 

关于第二次木津川口海战中,织田毛利两方的战况认知矛盾问题(天,我怎么每篇都在提到这个),本书对这场合战的分析简要总结如下:

  1. 与第一次合战的濑户内水军总动员相比,第二次合战中毛利方的出兵并不是特别大规模,主力只有児玉就英、乃美宗胜率领的毛利自家水军。


    (顺便说,第一次合战时能岛与来岛村上均有参战,但两位当主武吉和通总都没有直接出阵,而是双双到某神社参加了一个法乐连歌会。而第二战里连村上水军是否有参战也不确定。 )


  2. 关于该合战毛利家、村上家留下的史料极少,几乎没有任何感状类文书,只有本愿寺的下间赖廉和隆景的两通书状里简单提到了。下间书状只陈述了“毛利方兵船到达了木津浦,本愿寺大喜”(毛利家文书832),隆景书状里对合战结果的表达为「敵船も罷り出候と雖も、舟軍等勿論この方勝利を得候」(文书834)。


    (至于织田方面的史料,似乎也只有下述『信長公記』里的一段记录。)


  3. 九鬼水军所出动的「鉄の船」的主要用途并不是战斗,而是海路封锁,不管是信长自身的认识还是对此次合战的多项史料记录都反映了这点。并不存在大船“在海战中纵横无尽的活跃”。


  4. 根据『信長公記』,「鉄の船」的攻击方式是“接近敌船,将形似大将船的个体以大铁炮击毁,敌船见状畏惧而不敢靠近”;最大的功绩是“把敌船数百艘船赶上(追い上)了木津浦,旁者纷纷感叹”,而并无明说「鉄の船」是用火力压制将这数百艘毛利方敌船“击破”了。因此九鬼军虽然将敌船一时驱逐了,但对毛利方来说未必算得上大败,隆景在书状中对该合战“是我方胜利”的认知也不一定是逞强。


    (好奇:如果这次合战出动的人员并不多,那么这个被九鬼打了的大将是谁?) 

一路看下来都非常好理解,很多信息都被合理解释到了,倒是最后一点又令我疑惑了:

  • 5. 尽管战斗上未至于大败,但毛利方的兵粮搬入任务仍然失败了。

这与之前经常看到的“尽管战斗惨败了,但兵粮搬入是成功的,因此毛利方认为是己方胜利”的说法完全相反诶。

说起来,其他书里又是出于什么理由判定兵粮搬入是成功的呢,据记忆通常是根据上述⑵中下间赖廉书状的“毛利方兵船到达了木津浦,本愿寺大喜”那一句话。上一本『毛利水軍』里虽然没说明出处,但提到荒木村重与到达了木津的乃美宗胜和児玉就英取得了联系,意思就是水军是已经成功上岸搬运兵粮了。(疑惑:一下说毛利军被赶上了木津浦,一下说毛利军到达了木津浦,这个木津浦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希望书里可以附一下周边的地图……)

总的来说不管是事前的预备还是事后的回顾,毛利方对这次合战看起来都不是十分重视的样子(比起本愿寺这边,或许更关心播磨、摄津一带的信长对抗战线),现存史料中能确认的关键信息也不多,在“织田毛利两方因关注重点不同而造成了胜败的认知差异”这个问题之前,连“毛利军是否真的被吊打?”“兵粮是否成功搬入?”都还存在很多疑点,真是越挖越搞不懂了……

▪ 

一些个人的无聊笑点:

元龟年间的来岛村上动向难以把握,主家河野家形势很不安定,“毛利和小早川关系者还动不动就在史料里冒一下头,把状况搞得更复杂了”。
老被人将苗字错写成“菅野”“管野”的菅达长。
文禄庆长役熊川海战中因两艘己方军船遭到丰臣军攻击而愤痛得仿佛肝裂的李舜臣。



『毛利輝元:西国の儀任せ置かるの由候 』光成準治/2016 ② ★★★★★ 19.11.04

三年前看了一半,三年后忘光了于是又重头看起的一本……

主要内容是通过充实的同时代可信史料与近年研究,考察辉元期毛利家军事行动、权力构造、领国支配的实态,旨在打破从来通说中出于政治考虑所塑造的凡庸愚钝的辉元形像,运用史料中反映的辉元及其周边真实的行动、真实的话语来对辉元像进行再构筑。

这本不像常见的人物专书那样追踪每个历史时期中辉元的动向,也不像上一本看的同系列岸田著『毛利元就』那样只专注于领国统治这一方面,而是每一章都择取了特定的主题进行检证,比如毛利织田战争时期细致入微地解析了这个历史事件从头到尾各方的斡旋、调略、军事冲突;到了丰臣期九州攻略后则以地域支配与权力构造等毛利氏领国统治状况的梳理为主,而同时期的文禄庆长役、辉元在丰臣政权下的政治活动等内容就都被省略了。因此虽然章节大抵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但各时期分配到的重点不一,以辉元名字为书名但不是全方位考察辉元的著书,更像是与辉元有关的主题分散的论文集(本书大部分内容的确也基于作者不同主题的旧论、旧著)。(我怀疑这个“评传”系列是不是全都这样)

不过以上这点个人也不是特别在意,对于重点探讨到的问题作者分析一如既往地考据严密分析深入,从了解辉元和毛利家相关研究成果的角度来说还是非常满足的。

至于本书的著作目的“重新评价辉元人物像”,作者所分析出的辉元年轻时曾经是个长期受束缚受抑压的自卑青少年,多年的成长后成为了一个经历风雨依然坚守毛利家的存续、为毛利家在江户期的繁荣奠下稳固基础的统治者;军事作战曾一时能与信长匹敌,领国统治富有改革精神与行动力,同时也有着为追求功名而使计弄谋的野心勃勃的一面,和为自身和毛利家的安稳而不择手段的冷酷卑鄙的一面;并非昏钝无能的愚将,但与真正成就传奇的名将相比,缺少了在关键时刻作出正确决断的历练与胆识。

虽然作者这里主要想翻新的是“从来通说里被人误解的辉元像”,但单就个人来说在读毕本书了解到很多新情报后,我心里的辉元像并没得到多少改善。

原因之一或许是我接触得晚没被通说荼毒过,心中辉元像甚至有一部分受了作者前著影响。

二是本书反映辉元人物像感觉只是顺便而且大多是比较侧面的,并没有尽可能多方面地展示能更直观体现他人格思想的东西。

三是尽管辉元的领国经营手段的确有值得评价之处,但他的人品着实是相当的堪忧……除了书中讲到的恐怖政治、强抢人妻,还有其他的掠夺家臣私物、对无辜家臣强权威压之类一些辉元周边比较闻名的事件本书并没提及。也不全是人品问题,委婉地说就是行事方式不那么令人(我)欣赏。(如果说会做这些事的人是“凡人”,那凡人真是风评被害了…)

总的就是尽管对辉元有更多了解了,由于辉元自身的问题,对他始终还是很无感(唔)。

○父母・姐妹・乳母 ○幸鹤期侧近  ○元服前后文书发给情况 ○辉元・元就二头政治体制 ○御四人体制 ○毛利与信长的接触 ○对织田战争 ○丰臣期前后军事编成・惣国检地・村落支配 ○中央行政・地域统治机构 ○给人统制 ○广岛城下町 ○关原之战 ○毛利秀就 ○宗瑞・秀就二头政治体制 ○荻城筑城 ○吉見広長出奔事件 ○熊谷元直誅伐事件

以下一些笔记和八卦。

关于元就隐居宣言、「御四人」政治体制导入与赤川元保诛杀:

上一本岸田著『毛利元就』中提到了赤川元保诛杀是隆元生前就已经立下的计划。本书结合元就隐居骚动与「御四人」体制的建立对此事件的本质作了更深入的分析。

永禄十年左右「御四人」体制确立的时期前后,以口羽通良、桂元重为首的毛利家宿老层,及以赤川元保(和他的后继者赤川元久)为首的辉元奉行众非常不待见已经成为别家当主的元春和隆景与他们共同参与到毛利家的领国经营事务里。元就对此持警戒态度,担忧他们意图排除两川对政务的影响,以便实现辉元的单独政权、把年少的辉元当作傀儡操纵。元就认为辉元没有判断能力且万事依赖他人,起用了对元就隆景怀有敌意、连隆元生前都多般提防的赤川元保,在元就隐退后假如再没了两川,辉元把政务都委任给以元保为首的奉行众,任由奉行众独掌实权肆意执政,不仅将使毛利家无法开展跟其他大名的战争,更会招致家内的分裂和领国的崩坏。

诛杀赤川元保元久兄弟正是元就基于以上考虑的决定。讨伐身为辉元奉行层象征人物的赤川元保压制奉行层气焰,引入「御四人」制度让元春・隆景・福原贞俊(及口羽通良)参与到政务里(此前两川对毛利本家的政务干涉只限制在军事与外交方面,此后则可以参与到毛利家约所有的领国运营事务里),这些都是元就为抑制奉行众专制行为、同时将辉元奉行层中核收束于元就的统制下的对策。

此事前后元就对外透露了他的隐居愿望,绝对不希望元就公隐居的辉元得知后拼命挽留,表示愿意听从元就公的一切决定(辉元这封书状的语气真是必死ですね…),承诺不管家老奉行说了什么,大小事他都会与元就商量,没有其他人能代替得了元就。

作者推测元就公的隐居宣言有可能是他有意设下的一个局,目的在于得到辉元的承诺,借这个机会顺理成章地导入御四人体制,削弱毛利五奉行的权限,避免日后奉行众独掌政权的局面。

(之前元就还在抱怨辉元不像隆元那样万事跟他商量,然后马上就使手段将辉元也调教得乖乖听话,果真太老谋深算了。在爹爹的控制欲下瑟瑟发抖。)

从之前看元就对隆元的教育再到这本里看元就对辉元的教育,感觉元就公的初衷明明是为了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但是直到最后(截至隆元去世/元就去世两个时间点)隆元辉元对元就的依赖并没有显著改善,反而一直被元就的过度干涉束手束脚。最后一章作者对于元就对辉元教育的评价完全也是我的感想,觉得也能直接套到隆元身上(除了隆元的劣等感大概是性格使然、隆元基本没有逆反心)。明明是对教育那么上心且很有自己一套方法的元就公,从结果上看来他的教育却都不能称得上十分成功。

疑似是对织田战争时期辉元于某年3月18日向元春隆景请求指导的书状摘录:

“…因为我笨拙不得要领,即使内心完全没有疏离之意,有些情况下也可能作出让隆景元春不快的表现。这一点估计今后还会发生,希望两位不厌其烦多次给予指导,有什么不对我会改的(惡事をハなをし申)。…”(吉川家文书195)

没啥就是觉得最后一句话有点可爱,看上去是辉元在诚心诚意向两川请求辅助,但如作者在终章的分析,换个角度仿佛也能读出小朋友辉元决定放弃思考的心累心酸感……

以前对毛利、足利义昭、信长之间发生冲突的来龙去脉没有认真留意过,一直隐隐悬念着毛利家是出于什么想法,在没有直接冲突的情况下决定突入到义昭和信长的战争里。

本书从最初的接触起很详细地讲解了毛利与义昭、信长的来往互动经过。所以现在知道了当初足利义昭在与信长对立被放逐出京都后,又在毛利出面调停的情况下拒绝了与信长的和谈,于是被信长和毛利双双嫌弃,被当皮球到处踢。辉元通过恵瓊再三警告义昭逃到哪里也千万千万别逃来毛利的地盘,担心会被他搞砸毛利与信长的友好关系。(虽然只提到辉元的名字,但身为对织田・义昭关系外交主负责人的隆景的意向应该也占了很大比重。)

毛利家当时需要维持与信长的军事同盟来专心对付入侵的尼子氏,同时辉元也对信长高度戒备,在给穗田元清的书状里说“我一点也不想让宇喜多直家察觉我那么提防织田信长!(う喜田に織田をさのみ大事にかけ候事、知らせたくもなく候)”(长府毛利家文书)。当毛利与信长发生冲突时宇喜多就是处于最前线的重要防壁,身为实力大名的毛利家假如表现得过分顺从于信长,会被宇喜多认为是胆小靠不住,从而叛离毛利家转投向信长方。因此辉元一边畏惧着信长,一边得把这份畏惧掩盖起来,在处理义昭的问题上非常慎重。

其后信长为了牵制毛利家不停在侧面挑唆捣乱,引发了宇喜多・浦上及毛利・三村战争。在消灭浦上家之后毛利与信长的国境直接相接,同时信长也明显地提高了警戒度,对落难逃往播磨的浦上家迅速示出了积极的支援态度。眼见未来的对决不可避免,但毛利依然如履薄冰地维持着与信长的表面同盟。

在这样的紧张形势下,足利义昭未经预告突然独断地跳来了毛利领地的備後国鞆(可以想象毛利家上下“WTF”的反应)。这一举动对毛利来说简直是火上浇油,接纳义昭打破跟信长的盟约也是死,不接纳义昭但让他赖在这里被信长怀疑也是死,不管哪种状况都很悲观,总之跟信长的关系已经难以修复了,辉元最终不得已选择接受了义昭的请求,正式跟信长敌对。对于信长来说,这给了他往西侵攻的正当理由,是一个值得欢迎的结果。

此后便开始了木津川口之战、上月合战等一系列信长中国攻略的著名合战。

(习惯了“对织田战争”这种称呼,过了很久之后才想起从前它一般被称作“中国攻略”。真是视角变了,整个世界都变了……如今看到中国攻略只是一阵心梗)

发现安国寺惠瓊的书状用语都很有意思,比如:

对织田战争中的天正八年,毛利家久久不决定与信长和谈,惠瓊在书状里写:

「織田方からの申し出内容は一層よいものです。とにかく、何をするにしても、こちらはだらだらしており、なかなか決定しないので、困ったことです(织田方给出的条件明明很不错了,毛利家却一直拖拖沓沓不下决定,非常令人困扰)」

贱岳合战后毛利家对秀吉开出的讲和条件表示出拒绝态度,不同意秀吉的领土割让要求,惠瓊在给辉元侧近佐世元嘉的书状写道:

「隆景・元春この上にても欲心御座候て、御はて候までも、手を少しも御放しあるまじくも存ぜず候(隆景元春贪得无厌,宁愿等到毛利家灭亡也不肯舍弃一点点领地)」(毛利家文書)

关于这点作者解释隆景元春反对割让条件更多是在考虑被割让地域的国众的心情,他们都抗拒离开自己的地盘,守在城内不肯撤兵,在能给出一个令他们满意的说法之前无法答应割让。

还有像“我是游历过日本半国的人,眼光是那些没见过世面的一般人不能比的(记忆台词,出处找不到了)”等等,即使是透过古文书里那种堅苦しい的遣词,都能感受到字里行间里溢出来的一股不加掩饰有恃无恐的自大感(这里不是想表达贬义,语死早想不出词语)。

有那么一瞬间竟然想看一看惠瓊的考据书……作者提到在通说里辉元被描述为没有遵守隆景“警惕侫人惠瓊”的遗言、在关原之战被惠瓊欺骗站错队导致毛利家防长减封。随后作者在关原一章否认了这个说法,通过分析说明辉元在此战中的举动是出于自身的野心,而不是受了谁的挑唆。不过个人希望能看到作者对传闻中的惠瓊也作一些检证,比如惠瓊是否真的、或是多大程度上坑过毛利家,毛利家对惠瓊的态度,隆景是否真的这么警戒着惠瓊等等。

(网搜「小早川隆景の遺言と安国寺恵瓊」有惊喜。以上通说流言的起源与吉川家和黑田家有关,非常有意思……)

隆景移封九州远离了毛利家的领国运营后,辉元终于从元就和两川的长年压抑中解放出来,开始了放飞自我。期间发生的一个事件是天正十七年辉元(37岁)绑架掠夺了家臣桂元宣的妻子并在事后杀害了桂元宣。元宣妻是后来的辉元侧室二の丸,也是文禄四年诞生的辉元长子秀就的母亲。

得知这个事件当时我第一反应就是“隆景怎么会容许这种元就以来前代未闻(←我猜的)的骇人事件发生?!”

结果果然之后隆景严厉斥责了辉元的愚行,不允许辉元将元宣妻纳为侧室,让辉元不得不暂时把她送回了父方的児玉家。据风闻(出处未考)桂元宣还是隆景赶在他跑去向秀吉控告把事情搞大之前下令所杀的。

大概在同年,辉元向广家写信提及此事,书里只有书状的翻译,原文开头如下:

「誠難申儀候へとも、御心安間事候条、そと申候、當春不思儀事候て、景種々我々せっかん被申、尤之儀と存故、被申旨ニまかせ手を引候、...」

「景種々我々せっかん被申」

出现了,隆景的折檻!没想到久仰的景様的折↗檻竟然是来自于这个事件……
这么看折檻在这里就算解释为小黑屋也完全不过分啊……(虽然实际上还是不太可能)

辉元在该书状里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把责任推卸给隆景:
“隆景对我各种折檻,我觉得他说得很对,就照他所说收手了”
“我勉强也不是不记得(自己夺了人妻?)这回事”(对这句意思不太肯定,或者是“完全不记得有这回事”)
“因为我听信隆景的意见去做了,害得我的声誉一落千丈”
“児玉春種(?)肯定不会认同我的解释,所以我这样偷偷地私下写信给你”
“必定必定对此事保密,如有丝毫泄露都会坏事,万万记住”

真是看得我一愣一愣的……
(有点没明白隆景的意见是如何导致了辉元的名声低下。)

回想下隆元跟他年纪差不多大的时候发生的军势狼藉误杀人事件中隆元的态度,这或许就是人品差距的表现吧。

然后广家在这里又发挥的是什么作用,为什么辉元要偷偷摸摸写信给他……
顺便说到广家,书里表示自元春在世的时候辉元就开始警戒着吉川家,到广家继承家督后更是有意识地将广家从毛利氏领国的权力中枢排除了出去。我对他们的关系完全不了解,不过从这封书状以及其他的一些类似通信看来,两人似乎私下不时保持联系,交情不算特别冷淡。

二の丸后来还是成为了辉元的侧室,在文禄四年诞下了辉元实子秀就。毛利防长减封后秀就长年留在江户当人质,只有辉元偶尔访问江户或秀就偶尔归国时父子才能相聚。

辉元年年频繁写信到江户关心他的近况,像“秀就的健康至关紧要。听说他最近食欲不好变瘦了,我想是因为夏天到了”这类内容的书状,从庆长八到十一年光是给秀就守役(监护人)国司元藏一人的就每年有几到十几封不等。

秀就在辉元的处处溺爱下养成了骄纵的性格,在江户行迹恶劣到影响了声誉,在江户的家臣福原广俊束手无策表示只有辉元才能治得住,请求辉元趁着与他见面的时间抓紧机会好好教训他。然而一年后广俊再次发来投诉,说辉元的上一次管教都在放水,根本不管用,秀就反而更肆无忌惮了;并理据分明地列举了秀就的多项罪状:沉迷玩乐、熬夜、铺张浪费、酗酒等。(看来即使在那个居安思危的时代人类的习惯也是相似的。)

为回应这次投诉,辉元终于放大招向福原广俊、毛利秀元发出了针对秀就(19岁)的21项训诫长文书状(辉元回想自己过去被元就公折檻的日子的毛利家文书1157)。训诫条目包括不限于:戒酒、戒玩乐、健康管理、与大名的来往、财政、信守承诺、折檻的注意(???)、谨记他人意见、戒掉骄傲(“元就隆元都不喜欢”“大内义隆正是因为骄傲自满而早早灭亡了”)等。(这是给19岁人的教训状…)

然而从辉元后来依然多番发出类似的教训状看来,秀就经过多年一直还是屡教不改,直到他27岁辉元逝去的几年前,辉元还在努力纠正他的不良行为。

个人是对现实中的亲子教育话题完全没有兴趣的人,但毛利家的亲子教育真是快乐源泉,每次看到这类内容都要笑出声。(虽然写下来的时候就感觉不到到底有什么好笑的)

关于关原之战的部分,根据我不可靠的记忆,大脉络上应该跟作者前著『关原前夜』的观点差不多,基本上摘取了其中跟毛利家有关的部分,但中间省略了很多过渡段落,让我这种已经忘记了关原之战前因后果的失忆人士偶尔看得有点蒙。

关原本战的经过,这里引用的是白峰旬的见解,没读过白峰旬先生的著书不了解细节如何,光看“三成赶去处理背叛者秀秋,却被东军突袭,引发了关原决战”这个梗概,跟当年在相川司著『石田三成』里见过的震撼到我的观点十分像啊,所以类似的说法已经是最近的主流了吗。

————————

目录:毛利家・小早川隆景〈一〉 / 〈二〉 / 〈三〉 /〈四〉 / 〈五〉 / 〈六〉 / 〈七〉 / 石田三成・関ヶ原 / 其他人物 / 战国全般

评论
热度 ( 9 )